化学性质
国标编号: 61828
CAS号: 86-87-3
中文名称 :1-萘乙酸
英文名称 :α-Naphthaleneacetic acid;1-Naphthylacetic acid
别 名: α-萘乙酸;1-萘基乙酸;α-萘醋酸
分子式: C12H10O2;C10H7CH2COOH 外观与性状 白色至米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分子量 :186.21
![1653896779128688.gif 4.gif](http://118.190.104.172:8005//uploads/editor/20220530/1653896779128688.gif)
沸 点 :285℃(分解)
熔 点:133℃
溶解性:微溶于冷水、乙醇,溶于苯、乙酸,易溶于碱液等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15(毒害品)
性状描述
类白色结晶,无气味,易溶于热水、丙酮、乙醇、乙醚、苯、氯仿、乙酸和碱液,微溶于冷水。
安全信息
环境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该物质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皮肤等组织有极强的损坏作用。吸入后可能楞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毒性:LD501000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应急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夜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如发生呕吐,使其他以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进入 气管。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
注意事项
(1)要严格掌握用药量和使用浓度,以避免药害。应选择无风晴天、气温高时,喷雾。
(2)本剂难溶于冷水,可先用少量酒精溶解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注意安全防护。
(3)在番茄和瓜类蔬菜上使用时,应避免重复用药,并防止药液溅落到植株的叶片和嫩头处,以避免产生药害。
(4)有资料表明,在大白菜的苗期、莲座期、包心期,各喷1次0.7%硫酸锰水溶液,可防治大白菜干烧心病。
合成方法
1.一般由萘与一氯乙酸作用而得,萘与一氯乙酸(摩尔比3:1)在铝粉、溴化钾等催化剂存在下,于185~210℃反应若干小时,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用水吸收,经5%~6%氢氧化钠溶液浸提,冷却过滤,用水蒸气蒸馏回收过量萘,滤液用31%~盐酸荣摄中和(PH7)、酸化(PH56、PH3),过滤,得粗品,经重结晶,得精制品。 也可由萘经氯甲基化、氰化、水解而得。
2.萘在高锰酸钾存在下,与乙酸酐反应而得。
3.萘与一氯乙酸在铝粉、溴化钾等催化剂存在下,于185~210℃反应,经中和、酸化、过滤得粗品,经重结晶得精制萘乙酸。也可由萘经氯甲基化、氰化、水解制得。
![](http://images.basechem.org/internal/day_100920/201009201021573111.gif)
![](http://images.basechem.org/internal/day_100920/201009201022058150.gif)
上下游产品信息
表征图谱
相关文献
用途
1.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植物生长刺激素。农业上用作植物生长刺激剂,有内源生长素吲哚乙酸的作用特点和生理功能,促进作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如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稳定根、增加座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的比例率等。其经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等进入植株内,随营养流输导至起作用的部位。在较高浓度下,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对水稻浸秧和小麦浸种可以增产。也可防止果树和棉花的脱落,促使各种植物插条生根、开花,提高发芽率,使农作物早熟、多产。防止落花落果及形成无籽果实。
2.植物生长刺激素。酶化学中用于测定α-酯酶。也用于有机合成。
3.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诱导形成不定根,增加坐果,防止落果,改变雌、雄花比率等。萘乙酸可经叶片、树枝的嫩表皮、种子进入到植物体内,随同营养流输导到作用部位。通常用于小麦、水稻、棉花、茶、桑、番茄、苹果、瓜类、马铃薯、林木等,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生长刺激素。如用于防落果时,使用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引起相反的作用,因高浓度萘乙酸可促进植物体内乙烯的生成;用于促根时,宜与吲哚乙酸或其他有促根作用的药剂混用,因单用萘乙酸,作物促根作用虽好,但苗生长不理想。对瓜果类进行喷洒时,以叶面均匀喷湿为宜,大田作物一般喷药液量7.5kg/100m2左右,果树为11.3~19kg/100m2。处理浓度:瓜果类10~30mg/L喷雾,小麦为20mg/L浸种6~12h,棉花为10~20mg/L盛花期喷雾2~3次。
4.用于有机合成,在医药上用作鼻眼净的原料,也是一种广谱型植物生长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