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400-990-3999 / 邮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亚试剂 —— 品质可靠,值得信赖
订货编号 | 产品名称 | 规格 | 包装 | 原价 | 现价 | 数量 | 操作 |
---|---|---|---|---|---|---|---|
A21055-25mg | 磷酸氟达拉滨 | ≥99.0% | 25mg | 116.00 | 116.00 |
|
|
A21055-100mg | 磷酸氟达拉滨 | ≥99.0% | 100mg | 435.00 | 435.00 |
|
|
A21055-500mg | 磷酸氟达拉滨 | ≥99.0% | 500mg | 846.00 | 846.00 |
|
化学性质
危险属性
质量标准
采购询价
问答
一、基本化学结构与性质
1. 分子结构
- 化学式:磷酸氟达拉滨的化学式为C8H11FN3O5P,这一复杂的分子结构赋予了它独特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 分子量:其分子量大约为263.17 g/mol,这一数据有助于在药物设计和合成过程中进行精确的量化计算。
- 原子组成:该分子由8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3个氮原子、5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组成,这些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了稳定的分子骨架。
2. 物理状态
- 外观:磷酸氟达拉滨通常以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形式存在,这种形态便于存储和运输,同时也方便在制药过程中进行精确称量和混合。
- 溶解性:该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这使得它可以方便地制备成注射液,满足临床使用的需求。同时,它也可以溶解于其他极性溶剂中,如甲醇、乙醇等。
- 吸湿性:磷酸氟达拉滨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因此在储存时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干燥环境,以防止药物受潮而影响其稳定性和有效性。
二、化学反应性
1. 水解反应
- 酸碱敏感性:磷酸氟达拉滨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容易发生水解反应,这是因为极端的pH值会破坏其分子结构中的酯键或其他敏感基团。
- 水解产物:水解后,磷酸氟达拉滨会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如磷酸盐、糖类化合物等,这些产物通常不具备原有的生物活性。
- 稳定性:在生理pH值范围内(通常为7.4左右),磷酸氟达拉滨相对稳定,不易发生水解反应,这有助于保持其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和持续时间。
2. 光解反应
- 光敏感性:磷酸氟达拉滨对光照较为敏感,尤其是紫外线照射下,可能会发生光解反应,导致药物降解。
- 光解产物:光解反应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产物,这些产物可能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学活性。
- 防护措施:为了减少光解反应的发生,药物制剂通常采用不透明的容器进行包装,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三、生物学相关性质
1. 细胞摄取
- 被动扩散:磷酸氟达拉滨可以通过细胞膜的被动扩散进入细胞内,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浓度梯度和分子大小。
- 主动转运:除了被动扩散外,磷酸氟达拉滨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膜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过程进入细胞,这种方式更加高效且具有选择性。
- 细胞内分布:一旦进入细胞内,磷酸氟达拉滨会在细胞质中进一步分布,并可能通过细胞器的主动摄取过程在特定细胞器中积累。
2. 代谢途径
- 磷酸化:在细胞内,磷酸氟达拉滨会被细胞激酶磷酸化,生成具有活性的三磷酸形式,这是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关键步骤。
- 脱氨作用:此外,磷酸氟达拉滨还可以通过脱氨作用进行代谢,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肝脏中,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
- 排泄途径:代谢后的磷酸氟达拉滨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也可以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后随粪便排出。
1. GHS分类:无特定GHS分类,但需注意其潜在的毒性和风险。
2. 安全术语:
- 警告词:警告(Warning)
- 危险声明:H315(可致呼吸道刺激),H319(可致眼睛严重刺激),H335(可引起严重烧伤)。
- 防范说明: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雾/气体/喷雾),P305+P351+P338(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物并用大量水冲洗。如感觉不适,就医咨询),P302+P352(如皮肤接触,使用大量的水清洗),P321(具体治疗),P405(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P501A(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
3. 风险术语:无特定风险术语,但需遵循药品说明书及医生指导。
4. 急救措施: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5. 消防措施:
- 灭火剂: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全身式防护服和自给式呼吸器。
6. 泄漏应急处理:
-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和防酸碱工作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并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泄漏物应通过焚烧销毁。
-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和橡胶手套。
7. 废弃处置:
-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 废弃处置方法:焚烧。确保处置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8. 安全数据表:SDS中包含详细的化学品信息、危害描述、成分/组成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事故排放量、搬运与储存、暴露控制/个人防护、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处置注意事项、运输信息、法规信息、其他有害作用、产品管理及废弃处置等信息。
1. 鉴别
- 光谱法:使用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或核磁共振波谱(NMR)等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分析,确保其分子结构与预期一致。
- 色谱法: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薄层色谱(TLC)等方法可以用于鉴定样品中的特定化合物。
2. 含量测定
-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用于确定活性成分的准确含量。通常要求在98%至102%的理论含量范围内。
- 滴定法:通过酸碱滴定或其他滴定方法来测定药物的含量。
3. 有关物质
- 杂质谱分析:使用HPLC、气相色谱(GC)或质谱(MS)等方法检测并定量可能存在的杂质,包括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和重金属等。
- 限度测试:对特定杂质设定最大允许限度,例如某些杂质不得超过0.5%。
4. 溶剂残留
- 气相色谱法 (GC):检测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残留量,如乙醇、丙酮等,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 限度要求:各类溶剂的残留量应符合国际药典或药品监管机构的规定。
5. 水分
- 卡尔费休法 (Karl Fischer titration):测定样品中的水分含量,通常要求水分含量在规定限度以下,例如不得过2.0%。
6. 物理性质
- 熔点:测量磷酸氟达拉滨的熔点,确保其在规定的范围内。
- 比旋度:如果适用,通过测定比旋度来进一步确认产品的光学特性。
7. 微生物限度
- 微生物计数:检测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数量,确保其在规定的限度以下。
- 内毒素测试:特别是注射用药物,需检测内毒素水平,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8. 稳定性研究
- 长期稳定性: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定期检测药物在长时间内的稳定性,观察其含量、有关物质、物理性质等的变化。
- 加速稳定性:在极端条件下(如高温、高湿)进行加速试验,评估药物的稳定性。
9. 外观和性状
- 目视检查:检查样品的颜色、外观、是否均匀一致,是否有异物、变色等现象。
- 物理性状:如溶解性、流动性等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10. pH值
- pH测定:测量药物溶液的pH值,确保其在规定的范围内,例如pH值应在4.5至7.0之间。
11. 粒度
- 对于固体剂型,测定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以确保其均匀性和溶解性能。
*产品名称
CAS号
*规格
*单位名称
*姓名
*联系电话
货号
*包装/需求量
预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