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400-990-3999 / 邮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亚试剂 —— 品质可靠,值得信赖
订货编号 | 产品名称 | 规格 | 包装 | 原价 | 现价 | 数量 | 操作 |
---|---|---|---|---|---|---|---|
A17151-25g | L-氨基丁酸 | ≥99.0% | 25g | 62.00 | 62.00 |
|
|
A17151-100g | L-氨基丁酸 | ≥99.0% | 100g | 183.00 | 183.00 |
|
|
A17151-500g | L-氨基丁酸 | ≥99.0% | 500g | 817.00 | 817.00 |
|
质量标准
化学性质
危险属性
采购询价
问答
1. 感官要求
- 外观与色泽:L-氨基丁酸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其外观和色泽应均匀一致,无明显杂质和异物。
2. 理化指标
- 比旋光度:比旋光度是衡量光学异构体纯度的重要指标。L-氨基丁酸的比旋光度通常在特定的范围内,具体数值可能因产品来源和生产工艺而异。
- 干燥失重:干燥失重用于评估样品中的水分含量。L-氨基丁酸的干燥失重应控制在一定的百分比以内,以确保产品的干燥性和稳定性。
- 灼烧残渣:灼烧残渣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后残留的不挥发性物质。L-氨基丁酸的灼烧残渣应低于规定的限值,以反映其纯度和无机杂质的含量。
- 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如铅、砷等对人体有害,因此L-氨基丁酸中的重金属含量应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 氯化物含量:氯化物是常见的无机杂质之一。L-氨基丁酸中的氯化物含量应低于规定的限值,以保证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 pH值:L-氨基丁酸溶液的pH值应在规定范围内,以保持其稳定性和有效性。
3. 微生物指标
-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评估样品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指标。L-氨基丁酸的菌落总数应低于规定的限值,以确保产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 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和酵母菌是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源。L-氨基丁酸中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也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 大肠杆菌群:大肠杆菌群是指示样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L-氨基丁酸中不得检出大肠杆菌群。
4. 其他特殊指标
- 含量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测定L-氨基丁酸的含量,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
- 储存条件:L-氨基丁酸应密封、阴凉、干燥保存,以防止受潮、氧化或降解。
一、基本信息
1. 分子式:C4H9NO2
2. 分子量:103.12 g/mol
3. CAS号:74-89-5
4. EINECS号:200-816-8
5. 熔点:约298-304°C
6. 沸点:约240°C(760 mm Hg)
7. 密度:约1.04 g/cm³
二、物理性质
1. 外观: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
2.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3. 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4. 储存条件:应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三、化学性质
1. 酸碱性:L-氨基丁酸含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因此具有两性,既能表现出碱性,也能表现出酸性。在水溶液中,它可以作为酸释放出质子(H+),也可以作为碱接受质子。
2. 成盐反应:由于其两性性质,L-氨基丁酸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也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羧酸盐。
3. 脱水反应:在加热条件下,L-氨基丁酸可能会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酰胺或腈类化合物。
4. 络合反应:氨基和羧基的存在使得L-氨基丁酸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5. 还原性:虽然L-氨基丁酸本身不是强还原剂,但其氨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参与还原反应。
6. 光学活性:L-氨基丁酸是手性分子,存在L型和D型两种对映异构体。在生物体内,L型异构体通常具有特定的生理活性。
四、应用领域
1. 医药领域:用于治疗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作为营养补充剂或食品添加剂。
2. 农业领域: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作物生长。
3. 工业领域:在化工、材料科学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五、注意事项
1. 安全信息:使用时应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手套,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2. 环境影响:在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1. GHS分类
- 健康危害:根据现有的毒理学数据,L-氨基丁酸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显示出低毒性,其LD0值大于2000 mg/kg bw。因此,按照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 GHS),L-氨基丁酸不归类为急性毒性物质。此外,L-氨基丁酸未显示皮肤刺激性、光毒性、致敏性及遗传毒性。
- 环境危害:目前没有关于L-氨基丁酸对环境的具体影响数据,但基于其天然存在且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特性,可以推测其环境危害较低。
2. 安全术语
- L-氨基丁酸通常被认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然而,任何化学品的安全使用都应遵循“适量原则”,避免过量接触或摄入。
3. 风险术语
- 根据现有资料,L-氨基丁酸不具有明显的风险。但是,对于任何化学物质,都应在充分了解其性质和潜在影响的基础上进行操作。
4. 急救措施
- 吸入:如果不慎吸入,应迅速转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必要,可进行输氧。
- 皮肤接触:如果皮肤直接接触到L-氨基丁酸,应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寻求医疗建议。
- 眼睛接触:如果眼睛接触到该物质,应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就医。
- 食入:如果误食,应立即漱口并大量饮水,不要催吐,尽快就医。
5. 消防措施
- L-氨基丁酸本身不易燃烧,因此不需要特殊的消防措施。然而,在处理火灾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以防止烟雾和有害气体的吸入。
6. 泄漏应急处理
- 隔离泄漏区域并限制进入。如果L-氨基丁酸泄漏到环境中,应使用适当的吸附材料(如活性炭)收集并妥善处理。避免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水体或土壤中。
7. 废弃处置
- 废弃的L-氨基丁酸应根据当地法规进行处置。通常,它可以通过焚烧或其他化学处理方法进行安全销毁。
8. 安全数据表
- L-氨基丁酸的安全数据表(Safety Data Sheet, SDS)提供了详细的安全信息和使用指南。SDS包括了物质的标识、危险性概述、成分/组成信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和储存、接触控制和个人防护、稳定性和反应性、毒理学信息、生态学信息、废弃处置信息、运输信息、法规信息等关键部分。用户在使用L-氨基丁酸之前应仔细阅读SDS,并遵守其中的建议和指导。
*产品名称
CAS号
*规格
*单位名称
*姓名
*联系电话
货号
*包装/需求量
预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