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试剂优势供应上万种化学试剂产品,欢迎各位新老客户咨询、选购!
联系方式:400-990-3999 / 邮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亚试剂 —— 品质可靠,值得信赖
订货编号 | 产品名称 | 规格 | 包装 | 原价 | 现价 | 数量 | 操作 |
---|---|---|---|---|---|---|---|
C292945-500ml | 二硫化碳 | GR, | 500ml | 79.00 | 79.00 |
|
化学性质
危险属性
质量标准
MSDS
采购询价
1. 溶解性:
- 二硫化碳是一种非极性溶剂,在常温下可以溶解许多有机物,如脂肪烃、芳香烃、醇、酮等。
- 它不溶于水,但能与一些极性溶剂如乙醇、乙醚等混合。
2. 反应性:
- 二硫化碳可以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包括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硫酰甲烷,与卤代烃反应生成硫化物。
- 它还可以被还原为硫化氢和一氧化碳。
- 在光解或高压下,二硫化碳会聚合生成一种不溶性物质,称为car-sul或布里奇曼黑。
3. 燃烧性:
- 二硫化碳在氧气存在下可以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 其燃烧温度较低,因此在实验室中常用作点火引发剂。
4. 亲电性:
- 与等电子二氧化碳相比,二硫化碳是一种较弱的亲电试剂。
- 尽管亲核试剂与CO2的反应是高度可逆的,并且只有非常强的亲核试剂才能分离产物,但与CS2的反应在热力学上更有利,允许形成具有较低亲核试剂反应性的产物。
5. 配位化学:
- CS2是许多金属络合物的配体,能够形成π络合物。
6. 氯化反应:
- 二硫化碳的氯化提供了一条生成四氯化碳的途径。
7. 毒性:
- 二硫化碳具有神经毒性,与急性和慢性中毒有关,症状包括一系列主要是神经和精神方面的问题。
8. 其他特性:
- 二硫化碳在平流层中通过光化学反应易被氧化成二氧化硫,可能导致酸雨的形成。
- 它在工业和化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如作为有机化学的组成部分以及非极性
1. GHS分类:
- 易燃液体类别3
-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类别2
-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 呼吸道致敏物类别1
- 生殖细胞突变类别2
- 致癌物类别2
- 吸入危害类别1
-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
- 皮肤吸收类别2
- 对水生环境有害急性类别2
- 对水生环境有害慢性类别2
- 严重眼睛损伤类别1
-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2. 安全术语:
- S16:远离火源。
-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 S36/37: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 S45: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 S7:保持容器密封。
3. 风险术语:
- R11:高度易燃。
- R36/38:刺激眼睛和皮肤。
- R48/23: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
- R62:有损害生育能力的危险。
- R63:可能有对胎儿造成伤害的危险。
- R23/24/25: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
- R19:可能生成爆炸性过氧化物。
4. 急救措施:
- 如果不慎接触到二硫化碳,应立即将受污染的衣物脱下,并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受影响的皮肤或眼部,然后立即就医。
5. 消防措施:
- 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剂来扑灭火灾。在灭火时,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并避免吸入烟雾。
6. 泄漏应急处理:
- 迅速撤离泄漏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 切断所有火源,防止火灾发生。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和化学防护服。
- 用非燃性吸收材料(如沙子、泥土)覆盖泄漏物,减少蒸气扩散,并将其转移到合适的容器中进行处理。
7. 废弃处置:
- 废弃的二硫化碳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不能随意倒入下水道或排放到环境中。应将废弃物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
8. 安全数据表:
- 二硫化碳的安全数据表(SDS)提供了该物质的详细物理和化学性质、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和储存注意事项、个体防护装备要求、理化特性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正确处理和使用二硫化碳至关重要。
1. 外观与性状
- 颜色:应为无色透明液体。
- 气味:纯品有乙醚味,工业品可能因为含有其他硫化物而带有微黄色及烂萝卜味。
2. 物理性质
- 熔点:-112至-11℃。
- 沸点:46.2℃。
- 密度:1.266g/cm³。
- 闪点:-30℃。
- 爆炸上限与下限:分别为60%和1%,引燃温度为90℃。
3. 化学性质
- 热容:77.8 J/(mol·K)。
- 标准焓H(298.15K):116.94 kJ/mol。
- 标准熵S(298.15K):151 J/(mol·K)。
4. 溶解性
- 水溶性:2.9g/L (20℃) 。
- 乙醇溶解性:易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5. 毒性
- 二硫化碳是一种广泛性的酶抑制剂,具有细胞毒作用,可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干扰脂蛋白代谢而造成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全身主要脏器损害。吸入最低致死量为4000ppm(30分钟),急性中毒时人吸入4000ppm会迅速死亡。
6. 安全与储运
- 运输时应液面上覆盖不少于该容器容积1/4的水。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
*产品名称
CAS号
*规格
*单位名称
*姓名
*联系电话
货号
*包装/需求量
预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