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400-990-3999 / 邮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亚试剂 —— 品质可靠,值得信赖
12月18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员和计算生物学研究所杨力研究员题为Microexons Go Big 的专评文章,对在当期Cell和Genome Research上发表的有关“神经特异微小外显子剪接调控”研究进行了点评和推荐。
真核生物(蛋白编码)基因通常在转录后通过剪接去除基因内的非编码内含子序列,并将含有蛋白编码信息的基因外显子序列顺序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成熟的信使mRNA分子。包括人在内的高等真核生物可以通过可变剪接,由一个基因产生多种不同功能的成熟RNA及其相应蛋白产物,这在不改变基因数目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基因表达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NA可变剪接与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息息相关,而异常的可变剪接则导致多种重要人类疾病,包括多种神经性疾病和癌症等。
人类外显子的平均长度约为150个核苷酸,一直以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对微小外显子(小于51个核苷酸,最小可至3个核苷酸)的存在、剪接调控及其功能作用等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12月18日,来自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Blencowe教授实验室和英国牛津大学Ponting教授实验室在Cell和Genome Research上独立发表了两项令人振奋的研究结果,对微小外显子在不同物种中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系统发掘,深入揭示了神经特异RNA结合蛋白因子对微小外显子正常剪接调控的重要作用,研究进一步表明微小外显子正常剪接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而异常剪接调控则可能导致了多种神经性疾病,如自闭症等。这两项工作不仅揭示了体内广泛存在的微小外显子剪接调控及其重要功能作用,更为深入研究(物种差异的)可变剪接调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微小外显子水平的)基础。
陈玲玲研究员和杨力研究员利用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长期从事RNA组学和非编码RNA功能研究,近期分别报道了内含子来源的新型长非编码RNA(Yin et al., Mol Cell, 2013; Zhang et al., Mol Cell, 2013)和外显子反向剪接环形RNA调控机制(Zhang et al., Cell, 2014),从全新的视角揭示了基因表达在转录/转录后水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深入研究RNA剪接及其调控提供了又一深层次的理论基础。
以上资料由西亚试剂:http://www.xiyashiji.com/home/chem/chemlist.html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