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生成酱油色素并不是由单一成分组成的,它是在 酿造过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产生的,它的形成受到许多 因素的影响。从目前我国酿造酱油所推广的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特 点来看,认为酶褐变和非酶褐变反应是酱油颜色生成的基本 途径。①非酶褐变反应主要是美拉德反应,即羰氨反应,它是氨 基酸或蛋白质与糖在加热时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其最终产物为 黑褐色的类黑素。
类黑素是组成酱油颜色的一种重要色素。酱油醪(醅)保温发酵时,原料的蛋白质和糖类水解越好, 累积的氨基酸和还原糖越多,在适当温度下,通过美拉德反应可 以生成较深的酱油颜色,有利于酱油色泽质量的提高,此反应与 基质的种类和结构、温度、水分均有密切关系。
酱油原料麸皮中 含有较多的多缩戊糖(五碳糖),故适量配用麸皮可提高酱油 色泽。②酶褐变反应酶引起的褐变反应是生成酱油颜色的另一条 重要途径。其反应的机制是:蛋白质原料经蛋白酶水解为氨基 酸,其中酪氨酸在酿造微生物产生的多酚氧化酶催化下,氧化生 成棕色、黑色色素,参与酱油颜色的组成。
反应过程说明,酶褐 变反应需要有酪氨酸、多酚氧化酶和氧三者同时存在才能进行。(2)乙醇发酵作用乙醇发酵主要是由于酵母菌的作用。在 制曲和发酵的过程中,从空气中落人的酵母菌可繁殖、生长。在 发酵的过程中,28°C。-35°C时最适合于繁殖和发酵;超过45°C以 上酵母菌就自行消失。
采取高温发酵法,酵母菌绝大部分被杀 死,不会发生乙醇发酵,因而酱油香气少、风味差。所以有条件 的工厂应尽量考虑采用后熟发酵来发挥酵母菌的作用。酯类一部分挥发到空气中,还有微量残留在酱醅中,这对于 形成酱油香气成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