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原子量197。0,外围电子排布5d106s1,位于第六周期IB族,原子半径144。2皮米,第一电离能895千焦/摩尔,电负性2。4。金黄色有光泽金属,质柔软,富有延展性,1克金可拉成3000米金丝,可锤成只有0。
00001毫米厚的半透明金箔。有良好的传热、导电性。密度 18。88克/厘米3,熔点1064。43℃,沸点为3080℃。主要氧化数+1、+3。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在空气中不被氧化,不跟水、酸或强碱溶液反应。能溶于王水生成氯金酸HAuCl4。有氧存在时溶于氰化钾或氰化钠溶液,如:
4Au+8NaCN+2H2O+O2=4Na[Au(CN)2]+4NaOH
跟溴在常温下反应,与氟、氯、碘和碲在高温下反应。
古代已发现并应用金。用作晶体管的部件、电接触合金、医药、装饰合金,大部用于货币和工艺品。在地球上分布广而稀少,多以游离态自然金形式存在,也有化合态的如碲金矿AuTe2。主要从岩脉金和冲积金矿提取。
【三氯化金】也称氯化金,化学式AuCl3,式量303。
33。紫红色晶体。密度3。9克/厘米3,熔点254℃,沸点265℃(升华)。易潮解。溶于水、乙醇和乙醚中。有氧化性。用于镀金、药物、摄影。将金跟过量氯气共热制得。
【氯金酸】化学式AuCl3·HCl·4H2O,式量411。85。金黄色或橙黄色针状晶体。
易潮解。在干燥空气中失去一个水分子。溶于水也溶于乙醇和乙醚。见光出现黑色斑点。有腐蚀性。从乙醇溶液中可结晶出无水氯金酸(三氯化金)。用作分析试剂、铷、铯的微量分析;制备红色玻璃。还用于镀金、照像材料。将金溶于王水,蒸发除去盐酸而制得。
【氢氧化金】化学式Au(OH)3,式量248。
02。黄棕色固体,不溶于水。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大多数酸;溶于过量强碱溶液,形成络合氢氧金酸盐。微热时分解生成三氧化二金。易还原成金属金。用于镀金、陶瓷着色等。由氯化金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得。
【氧化金】别名三氧化二金。化学式Au2O3,式量495。
98。棕色粉末,不溶于水。两性氧化物。溶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见光逐渐分解,160℃时分解成Au2O,250℃时分解为金和氧。用于镀金、瓷器上釉等。将氢氧化金微热可制得。
俄罗斯专家认为金元素也不稳定
俄罗斯中央有色、贵重金属勘探科研所专家认为,金的化学性质并不绝对稳定,在一些特殊的人工和自然环境下,有可能生成氧化金等物质。
通常认为,自然条件下绝难生成金的氧化物。但近些年在俄金矿产地不断有金氧化物被发现。在俄堪察加半岛的阿金斯科耶地区,科研人员发现了氢氧化金;在南乌拉尔金矿,人们也找到了金的氢氧化物。
俄罗斯专家指出,金的表面自然生成氧化层属于自然界中罕见的现象,它至少需要具备以下3个条件:1、尽管金的存在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须位于河流底部,并长年累月地被河底的砂石磨擦;2、冬季河流结冰时,贴近河底的水必须为液态,且水中氧压比未结冰时高数倍;3、河流须年复一年地冰冻、消融。
可见,金也能形成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