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400-990-3999 / 邮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亚试剂 —— 品质可靠,值得信赖
订货编号 | 产品名称 | 规格 | 包装 | 原价 | 现价 | 数量 | 操作 |
---|---|---|---|---|---|---|---|
B13690-500ml | 环氧氯丙烷 | CP | 500ml | 49.00 | 49.00 |
|
化学性质
危险属性
质量标准
采购询价
问答
1. 基本结构与物理性质
- 分子式与分子量:C3H5ClO,分子量为92.524。
- 外观:无色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 密度:1.183g/cm³。
- 熔点:-57℃。
- 沸点:115-117℃。
- 闪点:31℃(闭杯),40.6℃(开杯)。
- 折射率:1.4358(25ºC)。
-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四氯化碳、苯等有机溶剂。
2. 化学活性
- 反应性:环氧氯丙烷分子中含有两个活泼的原子,可与多种物质反应,生成种类繁多的衍生物。此外,环氧氯丙烷本身能发生均聚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共聚,制备多种特殊用途的高分子化合物。
3. 具体化学反应
- 与水反应:生成3-氯丙二醇。
- 与盐酸作用:生成β,β′-二氯异丙醇。
- 与氰化氢加成反应:生成γ-氯-β-羟基丁腈。
- 还原反应:用钠或钠汞齐还原生成烯丙醇。
- 与硫化氢反应:生成1-氯-3-巯基-2-丙醇。
- 与醇和酚在催化剂存在下的反应:生成α-氯乙醇-γ-醚、缩水甘油醚或甘油-α,γ-二醚。
- 与氨或胺反应:生成1,3-二氨基丙醇或N-取代产物。
- 与醛或酮反应:得到二噁烷衍生物。
- 与β-酮酸酯或丙二酸酯的钠盐反应:得到γ-内酯衍生物。
- 聚合作用:用氟化氢或氟化硼作催化剂可以发生聚合作用。
4. 危险性与安全性
- 毒性:环氧氯丙烷具有一定的毒性,可通过吸入、食入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对呼吸道、眼睛、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高浓度时可能导致麻醉症状甚至死亡。
- 易燃性: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 储存与运输: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与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1. GHS分类:根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2013~GB 30000.29-2013)系列标准的规定,环氧氯丙烷属于第6.1类毒害品。
2. 安全术语:S45(出现意外或者感到不适,立刻到寻求医疗帮助以及告诉医生症状);S53(避免暴露——使用前先阅读专门的说明)。
3. 风险术语:R10(吞咽有害);R23/24/25(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R34(引起灼伤);R43(皮肤接触会产生过敏反应);R45(可能会致癌)。
4. 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并就医。
5. 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
-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包括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6. 泄漏应急处理: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时,用砂土、蛭石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 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为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弃注意事项包括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8. 安全数据表:
-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为无色油状液体,有氯仿样刺激气味;熔点为-25.6℃;沸点为117.9℃;相对密度为1.18(20℃);相对蒸气密度为3.29(空气=1);饱和蒸气压为1.8(20℃);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为34℃;引燃温度无资料;爆炸上限%(V/V)为21;爆炸下限%(V/V)为3.8;溶解性为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四氯化碳、苯。
-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包括酸类、碱类、氨、胺类、铜、镁、铝及其合金;禁配物包括酸类、碱类、氨、胺类、铜、镁、铝及其合金;聚合危害无资料;分解产物无资料。
- 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LD50值为90mg/kg(大鼠经口);238mg/kg(小鼠经口);1500mg/kg(兔经皮);LC50值为500ppm,4小时(大鼠吸入)。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刺激性表现为反复涂皮可引起动物皮肤广泛坏死,液体对眼有显著刺激性;致敏性无资料;致突变性无资料;致畸性无资料;致癌性无资料。
- 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均无资料。
-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1. 外观与颜色:
- 环氧氯丙烷应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类似氯仿的气味。其色泽(铂-钴)通常要求≤10,也有资料提到优等品的色度(APHA)不大于10。
2. 纯度或质量分数:
- 纯度是衡量环氧氯丙烷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标准对纯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一般都要求较高。例如,有的标准要求纯度≥99.5%,甚至高达≥99.90%。
3. 水分含量:
- 水分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通常要求水分含量不超过一定限值,如≤0.02%、≤0.05%或≤0.1%等,具体取决于不同的标准和产品等级。
4. 密度:
- 环氧氯丙烷的密度也是其物理性质之一,对于质量控制有一定意义。不同标准给出的密度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但一般接近于1.18 g/cm³左右。
5. 含碳氢化合物:
- 标准中会规定含碳氢化合物的浓度要求,并给出相应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等。
6. 含游离醛:
- 环氧氯丙烷中游离醛的含量也是需要控制的指标之一。标准中会限制游离醛的含量,并给出检测方法,如碘化钠颜色法、印迹纸法等。
7. 酸值:
- 酸值反映了环氧氯丙烷中的酸性物质含量,标准要求酸值不超过一定限值,并通过酸碱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检测。
8. 其他杂质:
- 包括有机氯化物杂质总量、不挥发物等。有的标准未设置有机氯化物杂质总量项目,而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控制。不挥发物的含量也需符合标准要求。
*产品名称
CAS号
*规格
*单位名称
*姓名
*联系电话
货号
*包装/需求量
预算价格